豬八戒小說網 > 全民御獸我的戰寵超厲害 > 第三十五章任重而道遠
  第三十五章任重而道遠

  何夕回到自己的住處,一點睡意都沒有。

  何夕將遇見的問題一一寫下來。

  管理問題,技術問題,人員問題,市場問題,等等。

  思忖片刻,苦笑道:“我算是知道為什么,叫行百里者半九十。很多事情是越做越難,越難就要做了。否則就是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”隨即何夕自己安慰自己。

  不管是好東西,壞東西,最少現在有一個東西了。

  這就不錯了。

  隨即何夕思忖好長一段時間,寫下一封奏疏。那就是關于營造北京城的奏疏。

  一句話說明這個奏疏的內容,那就是北京城所有工程都要用錢核算。

  這看上很簡單,但是在大明朝廷卻是一個石破天驚的事情。

  在之前修建城池的時候,那是征召百姓服徭役。將某一段城墻包給某個縣。然后朝廷驗收就行了。有的縣令有能力,縣里出口糧出工具,有些縣令沒有能力,就讓百姓自帶干糧服役。

  而大部分原材料,也是這種模式供應的。某個縣有這個礦產,上面讓這個縣上交多少多少這種礦產免除徭役。或者減免賦稅。

  所以說,明初大規模修建城池,在朝廷開支方面,其實并不是太多的。朝廷更多是征徭役,而不是掏錢。

  在何夕看來,這里面有驚人的浪費。

  首先,官吏對于百姓的壓榨,從來不手軟。

  甚至比資本家還要狠,最少資本家是有利潤的。不做虧本的買賣的。但是有些官吏就不一樣了,因為他們的權力本就沒有本錢,又何來虧本?

  所以這些官吏對百姓使用,從來是貪得無厭的,那是真的將人往死里用。

  人命在他們手中,并不值錢。

  大工程一般都有人員傷亡,只是古代徭役的人員傷亡太大。甚至出現這樣的事情,朱元璋營造中都的時候,營造中都的工匠,在皇宮的橫梁上寫下了一些詛咒的話。

  可見他們的怨氣。

  其次,粗放重復的勞動。

  專業化的勞動,是可以減低成本的。但是徭役這種制度,本身就不可能降低成本。因為農民服徭役,按朱元璋的制度來算是十年一次,一次三個月,所以他們不會為了這十年一次的勞動,去學習什么專業技能,更不會想什么更精巧的辦法。

  于是,大家都用最笨最浪費的辦法去工作,其中自然有大量的浪費。

  更不要說,很多配套設施只用一次,就廢棄了。最典型就是各地的鐵礦,朱元璋用的時候開采,夠了就封礦,其實代表的就是這種工作方式。

  北京有一個地名叫琉璃廠,那就是營造北京城時候造琉璃瓦的地方。而在宮殿修建好之后,這琉璃廠也就不怎么需要的。產能削減,甚至廢棄。但是實際上,這琉璃廠不能轉為修建其他琉璃品嗎?

  用一次,就廢棄,不算浪費嗎?

  但這種浪費,是社會生產方面的。具體到朝廷上,卻是最省錢的方法。

  因為朝廷賬冊上,不會花很多錢的。但是這個成本其實轉嫁給整個社會。

  但是如果一切都明碼標價,商業化運作。那需要金錢是一個天文數字。何夕僅僅是預估,大概就有兩千萬兩上下。幾乎是大明一年賦稅了。這還是,何夕在大明發展工業,已經將很多成本降低之后了。

  如果沒有何夕的作為,那成本只會更高。

  而且何夕僅僅是預估,其中到底會遇見什么?何夕也不知道。不明白。工程建設很難一切順利,更不要說,何夕而今連一張圖紙都沒有的情況下預估了。

  更是不靠譜。何夕覺得,翻一番,甚至翻兩番都是有可能的。

  明成祖修建北京城,花了多少成本?這是一個史學家都很難說清楚的事情。

  但是兩千萬兩這個數目,卻是朝廷絕對拿不出來的錢。

  何夕很明白,這個計劃送上去,絕對不會被批準的。何夕需要對這個計劃進行分解優化。首先是錢,銀票這個杠桿。自然是要用的。另外圍繞著北京建設修建很多廠礦。將來也是財產。是歸朝廷所用的。

  另外還有房地產,等等。

  總之,何夕從很多方面都在扣錢。想盡一切辦法,將營造北京城,變成一個改變北京地區產業結構的,將遼東工業的火苗引入北京的大動作。

 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,何夕對遼東的關注度反而下降了。于是,何夕僅僅交代楊士奇處理善后事宜。并下令將沈陽鐵廠的研究人員,遷徙到遵化去。或許,他們就是工業入關的第一批人員。

  今后還會有很多的了。

  何夕隨即瀏覽一些遼東的情況,浮光掠影的看了一些遼東這些工廠。了解了一些傅友德在日本的狀況。

  只能說傅友德真有耐心。明軍并沒有大舉出動,但是日本人與高麗人血流成河。明軍僅僅是在幾個關鍵場合,打出致命一擊。從而左右戰場局面。

  而今戰場已經在本州島上了。

  而且距離日本京都越來越近了。

  其實在何夕看來,如果不是傅友德為了消耗日本的人力物力,打斷日本人反抗的骨頭,求長治久安。傅友德可以動用水師,直撲京都一帶,而不是從陸路一點點地挪過去。

  倒是日本金銀讓何夕滿意。

  雖然這些金銀都是直接送到南京的。但是何夕可以知道數目。有這么多黃金白銀做本,何夕的很多計劃都是可以展開的。

  雖然這些黃金白銀是帶血的。

  處理了這些事情之外。何夕最后要處理的事情,就是去長春見燕王一面。

  燕王想要對元廷展開最后一擊,這一件事情,在朝廷上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。馮勝私下對這一件事情很不滿,但也無可奈何了。如果不是秦王之死,說不定現在就已經發動了。

  但是朝廷內部的變化,自然會讓邊將感到不安。

  何夕需要去見燕王一趟。談一談這一件事情,做好銜接。

  要感謝遼松運河。有了遼松運河之后,從遼東到長春一帶,很是方便。何夕當年路過的幾個百戶所,雖然還有殘存的戰火氣息。但已經恢復過來了。甚至人數更多了一些。

  因為遼松運河北邊,有數個城堡,十幾萬軍民的長春都司。他們的一切后勤都要通過遼松運河運輸。如此一來,遼松運河的貨物通行量自然大增。也就帶動了遼松運河兩岸的繁華。

  而長春堡變化更大。

  之前長春堡更多是作為軍堡來用的。長春堡外面沒有多少農田。而今卻不一樣了。長春堡外面數十里的田畝,看上去才剛剛開墾的荒地,從這一點上來說。

  荒地想要變成熟地還需要好幾年。想要自給自足的話,更需要幾年時間。

  但是這算是一個好的開始。

  只是何夕沒有想到的,他在長春堡沒有看到燕王朱棣,反而見到了張玉。大概是張玉是燕王最信任的將領,燕王才將后背交給他。

  何夕問道:“張指揮使,燕王而今在何處?”

  張玉說道:“回稟大人,燕王殿下而今在肇州城三河口。”

  何夕思忖片刻,知道在什么地方了?

  就是嫩江與松花江的匯合的地方,也算是水道上的要道。乘船可以四通八達。也算是燕王的眼光不錯。是一個戰略要地,更符合在東北地域以河道為主的進軍方式。

  只是,何夕卻也有一些隱憂。

  那就是太深入了。

  已經與當初,納哈出所部所聚集地方相差不遠了。孤軍深入,三面臨敵。

  不知道該說是大膽,還是狂妄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