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絡時代的宣傳戰場,瞬息萬變,任何一點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改變局勢,喜新厭舊的更新速度堪稱駭人。

  “突襲”首映式落幕之后,擔任男主角的管舟毫無疑問地成為矚目焦點,人氣飆升的速度讓人跟不上。

  短短數個小時之內,儼然管舟就已經成為網友們的“新寵”,從預告片里剪輯制作出來的動圖已經快速演變成為表情包,浩浩蕩蕩地在社交網絡之上鋪陳開來,然后電影首映式現場流露出來的生圖又進一步引爆了觀眾的追捧。

  當然,現在“突襲”還沒有全面公映,通過大銀幕感受到管舟魅力的觀眾還是不多,所以網絡熱點并不算特別夸張,但流光影業就已經敏銳嗅到危機——

  對于動作電影來說,演員魅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關鍵,如果管舟能夠贏得觀眾喜愛,那么勝負就基本塵埃落定了。

  而且,管舟的強勢崛起,直接將威脅到“老板超速”的宣傳策略,搶占范蠡的市場,這是可以直接看到的競爭。

  于是,流光影業背后暗暗慫恿鼓動范蠡粉絲開始引戰,并且推波助瀾,轉眼之間就能夠看到無數吐槽抹黑管舟的帖子,甚至無數男性也站出來咒罵管舟,什么“丑八怪”什么“鄉巴佬”之類的人身攻擊全部上線——

  他們似乎無法理解管舟這樣的娃娃臉還能夠得到女性喜愛的原因,也不明白管舟為什么能夠擔任動作電影的主角,這顯然不符合傳統動作電影的印象。

  更重要的是,一旦管舟崛起,不僅僅局限于“老板超速”和“突襲”的對決,未來管舟還有可能威脅到范蠡的職業生涯,這也自然讓粉絲們越發激動起來,“防爆策略”就已經全面鋪陳開來,聲勢格外浩大。

  管舟的粉絲根本還沒有形成氣候,自然是節節敗退。

  也正是因為如此,藍鯨影業的工作人員們都憋著一口氣,一直在等待著全面反攻的機會,從昨晚半夜凌晨開始就在忿忿不平了,現在機會出現,他們又怎么能夠輕易放棄呢?

  什么“十年最佳”、“冬天必看”,其實話里話外都在針對“老板超速”,針鋒相對的意思,著實是再明顯不過了。

  但是,流光影業的引戰,真的只是為了“圍剿”管舟嗎?

  屈雨時不這樣認為。

  流光影業圍剿根本沒有粉絲基礎的管舟,歸根結底就是希望激怒藍鯨影業,然后展開你來我往的對峙,甚至更進一步激發范蠡粉絲的同理心,團結一心地為了“守護最好的范蠡”而給予反擊,甚至組團進入電影院刷票房,壓制“突襲”。

  簡單來說,“突襲”和管舟只是工具,范蠡粉絲才是流光影業的算計目標,收割一茬韭菜,票房也就能夠熱鬧一把,就好像“草船借箭”一樣。

  如果藍鯨影業被卷進去,無論結果如何,任何宣傳方式都可能刺激范蠡粉絲的進一步抱團,這也意味著流光影業的算盤總是能夠如意。

  屈雨時想起此前,“老板超速”突然定檔,“突襲”手忙腳亂,但陸潛的表現非常從容淡定,不僅構想出了復古動作回顧展的主意,而且還一鼓作氣地將首映式串聯起來,以退為進地避開“老板超速”的鋒芒,讓流光影業的“捧殺”策略沒有能夠如愿,甚至還另辟蹊徑地開辟全新戰場。

  從目前來看,陸潛的策略大獲成功。

  那么,他們是否也能夠這樣呢?

  不要看平時屈雨時咋咋唬唬地安靜不下來,但他的靈感和智慧絕對是真材實料,腦筋一轉就有了想法。

  “不,我們沒有必要大肆宣傳‘突襲’的口碑。”

  屈雨時才剛剛說話,會議室頓時就炸鍋了,八十九分的媒體綜評居然不宣傳,這不就等于手持重型武器卻隱藏起來嗎?

  這樣真的好嗎?

  在一片嘰嘰喳喳的聲音里,屈雨時那大嗓門如同平地驚雷一般炸裂開來,硬生生地讓所有視線又重新聚集起來。

  “口碑,放在那里,自然會傳播開來,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宣傳,但如果我們一直強調口碑,就等于踩進對手的陷阱,范蠡的粉絲大軍就在趕來引戰的路上,對我們來說,這是完全沒有必要浪費的精力。”

  “我們應該把視線聚焦在‘突襲’自己身上。”

  嗯?

  這句話又是什么意思?宣傳口碑難道不是聚焦“突襲”自己嗎?

  “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在話題標簽的經營,#我的動作電影童年回憶。”

  “我們需要進一步增加這個話題標簽的影響力,推動更多熱貼出現,并且讓更多網友參與到話題之中來。”

  只要討論話題熱度上去,動作電影的市場自然也就打開。

  但馬上就有人提出了意見,“……這樣宣傳的話,不就等于也幫助‘老板超速’宣傳了嗎?他們也是動作電影,至于是復古動作電影還是喜劇動作電影,其實對普通觀眾來說沒有區別。”

  屈雨時眼底流露出得意的笑容,“對,觀眾們對動作電影感興趣,然后他們在市場里看到兩部動作電影上映,你認為他們會選擇鋪天蓋地宣傳的那一部,還是會選擇自己登陸青竹對比評分之后更好的那一部?”

  前者?還是后者?

  從市場營銷原理來說,前者是占據優勢的,這也是廣告和宣傳的重要性,在沒有任何傾向性的情況下,往往會選擇“聽說過的”;但不要忘記了,現在是網絡時代,消費者越來越聰明,哪怕是網購也要貨比三家,電影也同樣如此。

  此時,口碑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。

  而且,現在的消費者不喜歡“硬廣告”,而喜歡“軟廣告”。

  什么意思呢?

  簡單來說,“硬廣告”就是告訴消費者,“我的產品很好很好,你買吧買吧買吧”;而“軟廣告”則是告訴消費者,“你看我們是這樣這樣的,但是否購買的決定權在你手中,你覺得呢”,也就是將選擇的決定權交給消費者。

  經過無數次證明,當消費者認為“購買這個東西取決于自己意志而不是別人驅使”的時候,真正打開錢包的幾率就更高。

  屈雨時的“曲線救國”就是如此,繞過口碑宣傳,而不是強行塞給觀眾一個“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”的概念,通過話題標簽的熱度推動,讓觀眾自己發現“突襲”,最終能夠兌現成為票房的比例就會大幅度提升。

  當然,最重要的是,這樣還最大程度地避開了粉圈引戰的危險——

  這樣,真的有效嗎?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