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八戒小說網 > 不裝了,其實我帶的是特種部隊 > 第三十二章:啟用張昭
  得知漢魏中原大戰的消息,孫權蠢蠢欲動,召集軍機會議,與群臣商討出兵之策,卻沒想到,張昭首先發言,明確表示了反對輕舉妄動的意見!

  張昭的原話是,應該靜觀其變,坐山觀虎斗,以坐收漁翁之利,可實際上的意思,就是反對出兵!

  這個世界上,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?等是等不來的!機會就在眼前,也得善于把握,積極應對,像張昭這般說法,表面看好像有些道理,可實際上呢,等于坐失良機,孫權愿意聽才怪!

  不過,孫權召集會議,目的就是想集思廣益,聽取大家的意見,并統一人心,張昭的意見,他雖然不認可,卻也不能不理睬,于是,便只能耐著性子問道:“先生,何出此言哉?”

  “多事之秋,疲敝之際,不宜興兵,當修生養息,以待來日,方為上善之策也!”張昭面沉似水,一臉嚴肅,拱手至上,道出了他的看法!

  “哦……”孫權聞聽此言,手捋胡須,沉吟一聲,未置可否。

  不是孫權懶得搭理張昭,而是張昭所言,確實有些道理,他一時間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否定張昭的說法!

  張昭所言多事之秋,疲敝之際,是指什么呢?原來,這幾年間,東吳災荒不斷,禍亂不止,時局動蕩,江河日下,確實不宜出兵!這是怎么回事?還得從孫權推行的這場改革說起!

  前文提到,就在曹操效仿劉緯改革,取得重大成果之時,孫權也不甘落后,決心推行新法,改革弊政,提升綜合實力!可是,卻為由誰來擔綱此任,而犯了愁!

  最直接的人選,理應是諸葛瑾才對,他是吳公府長史,眾文臣之首,挑改革新政的大梁,可謂名正言順!但是,諸葛瑾為人過于忠直迂腐,因循守舊,不懂變通,讓他守成還行,可讓他開拓創新,這家伙還真就沒有那個能耐!

  最為重要的是,改革勢必會觸動頑固派的利益,東吳世家大族,肯定要群起反對,諸葛瑾人太老實,沒有什么威信可言,根本彈壓不住這些反對派,孫權擔心諸葛瑾根本駕馭不了,只能另選他人!

  除了諸葛瑾外,其實還有幾人,亦可考慮,比如顧雍、步騭、孫邵等,可孫權思慮再三,覺得這幾個人,或許還不如諸葛瑾呢!

  顧雍出身吳郡顧氏一族,本身就代表了頑固派的利益;步騭倒是很有能力,有勇有謀,但他作為交州刺史,為孫權鎮守和治理交州,又離不開他!

  至于孫邵,想想也就算了,這家伙,就是個忠心耿耿的哈巴狗,雖然聽孫權的話,能力卻十分平庸,根本不堪大任!更要緊的是,這幾個人,也和諸葛瑾一樣,威信不夠,就算有孫權在背后撐腰,恐怕也震懾不了反對勢力和頑固派!

 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,就是因為孫權這么多年,大權獨攬,事必躬親,不需要能獨當一面的大才,只需要聽話的執行者,滿朝望去,皆是碌碌之輩,卻無一人能站出來扛起變法革新的大旗!

  這能怪誰?只能怪孫權自己了,他嫉賢妒能,生怕有人威脅了他的地位和權力,但凡有能力的大才,比如周瑜、陸遜和張昭,都被他給收拾了,眼下急于用人,便陷入了無人可用的窘境!

  怎么辦?總不能孫權自己親自來吧?他也不是沒想過,只是考慮之后,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!君主自己推行變革,風險太大了,改革若能成功,自然皆大歡喜,可要是失敗了呢?連個替罪羊都沒有,責任可就都是由他孫權來承擔了!

  到時候,所有矛頭,都將指向孫權,他的地位,必將岌岌可危,動了世家大族的蛋糕,這幫家伙,還能認可他這位江東之主么!孫權還是必須選擇一個代言人,充當自己的擋箭牌!

  可誰合適呢?周瑜已經死了,陸遜也被廢了,他們都不可能,唯有張昭!這老家伙,在東吳群臣中的地位最高,威望也足夠,更重要的是,他不是江東士族出身,乃徐州彭城人,是流亡北士,并不代表江東大族利益!

  另外,張昭性情倔強,剛正不阿,公平持重,屬于眼里不揉沙子的那種狠人!由他來主持變法革新大業,也是合適的人選!

  為此,孫權不得不親自為張昭平反昭雪,派長子孫登親往交州,把流放中的張昭,又請了回來,并委以重任,將東吳推行改革新政的大業,全權拜托給張昭!

  其實,張昭經歷此番磨難,早已心灰意冷,再加上年紀太大,已近七十高齡,根本不愿接受這項委任,況且,他以前就懶于政務,不愛管事,現在讓他推行改革,做的都是具體事務,繁瑣復雜,操心費力,張昭就更是不想干了!

  可是,孫權一片熱忱,立志振興東吳的豪情壯志,著實令人難以拒絕,他為了示人以決心,把酒都給戒了,可見對改革維新,寄予了多大的期望!

  張昭實在不好推卻,也只能硬著頭皮應承下來,不過卻提出了一個條件,那就是他可以領銜指揮,統籌調度,但具體事宜,還得有得力之人襄助才行!

  這沒什么可說的,孫權自然可以答應,當即指派諸葛瑾、顧雍和孫邵等人,協助張昭,歸他指揮調遣!其實,孫權也明白,張昭歲數太大了,根本操不起這個心,具體事宜,肯定要有人幫他分擔,張昭只需要掛個名,憑自己的威望,能鎮得住場子,也就行了!

  就這樣,張昭被孫權拜為太傅,兼任吳國相,開始了東吳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變法,他興修水利,發展教育,重養農桑,鼓勵自由貿易,發展手工業和商品流通領域,甚至進行軍事改革,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,使東吳上下,日新月異,蒸蒸日上,實力也大大增強!

  可惜的是,也不知道是孫權點背,還是張昭運氣太差,改革變法才剛剛有了點眉目,災禍便突然降臨了!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,幾乎席卷了整個江東!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