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八戒小說網 > 植物人老公 > 第90章 專業
  三天后,陜西各地的官員都快馬趕到了西安府,大家都滿面喜色猶如過年一樣。

  "周將軍!西安巡撫官員已經全部發動起來,三天內糧食已經全部采買完畢。

  這買來的一百萬石糧食可是解了我們陜西災民的燃眉之急啊"

  漢中、平涼、慶陽、延安、臨洮等各府官員預計最遲在年初一就可以組織發糧,預計年初一開始賑災糧就將陸續發到百姓手里,百姓們可是能過個好年了!"布政使笑呵呵的說道。"

  "布政使大人,為什么只有一百萬石糧食?這五家糧商提供的價格為何都如此之高?你們西安府的糧價甚至都超過了京城。

  雖然我們賑災一切從急!可這些糧商給出的價格這也太高了吧,京城的糧價也才一兩銀子買一石半糧,你們陜西的為何如此之高,是何道理!"

  "周將軍,哎,這大災之年,今年陜西全境遭災,明年這旱災能不能緩解還是未知數,商人們都捂著糧食不想賣,這也是咱們西安府官員一直協調,硬是讓糧商們做了讓步!好不容易才買來了這些糧食。"

  說完布政使就是長吁短嘆,說道:"哎,為官不易啊。這年頭,要做個盡職為民的官員的三頭六臂才夠使用,各方面協調太難了。"

  看著一車車糧食出庫由各府官員押運著奔赴各地,周遇吉總覺得哪里不對,可又說不出來。總感覺這些事情透露著邪性。

  麻蛋!怎么總覺得這些官員在套路我?周遇吉暗暗心想。

  周遇吉鬼使神差走到糧車前,勒令停車,自己抽刀對著糧袋就是一刀,嘩啦啦的大米從袋中流出。

  周遇吉抓起撒地的糧食,眉頭就是一皺,頓時大怒!對著挨著的幾車糧食也是幾刀。

  "混賬!你們這是哪里的糧食?!所有糧車全部停車!

  布政使聽到周遇吉對押糧人員的呵斥,立刻叫來身邊的衙役說道:"快!快把巡撫大人叫來"

  押車的慶陽府主薄急匆匆的來到周遇吉面前。

  "周將軍有何吩咐?!"

  "你們這些糧食是怎么回事!三天前進庫的時候糧食可都是精米,這也是我勉強默認糧價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!

  可現在為何你從糧庫押出的米是這個樣子?!"

  慶陽府主薄一時慌了手腳,勉強說道:"周將軍,這米怎么也有幾袋陳米,老虎都有打盹的時候,何況商人們辦事偶爾有一點差錯也正常。

  這樣吧,回去發糧的時候我會叫各村正統計陳米情況,這些陳米我會下一步專門統計出來要糧商們補償雙倍損失!

  周將軍您放心!百姓的賑災糧一定足質足量發完!"

  慶陽府的主薄義正辭嚴的說完,揮揮手讓車夫們將撒的糧食全部收集干凈。

  對周遇吉抱拳說道:"周將軍,救災如救火,卑職就不耽擱了!您派去慶陽隨行分糧的二十名士兵我會妥善安置到各個村里,順便宣揚陛下五年免稅的政策。

  此人說的滴水不漏,周遇吉皺皺眉頭只能揮揮手讓糧車繼續前進。

  輪到臨兆府的糧車離去時,周遇吉故技重施隨手對著糧車扎了一刀,這次的米卻是白花花的精米。

  西安府外!一處隱蔽的林子,李南及五大糧商東家已經等候多時,隨著最后出來的臨兆府主薄到達。

  布政使沉聲說道:"李大人,八府的人都已經到齊。"

  陜西巡撫李南對著八個府的主薄說道:"

  "你們八府每府7萬兩銀子,除了各府買糧的一萬兩,"剩余六萬兩由五大糧商退給你們,回去以后銀子交給各府縣令,由縣令統一分配!

  記住,凡是有京營士兵監督發糧的村!一定要發夠五石糧,可以挑村里人最少的村去發!

  眾人皆點頭稱是。

  慶陽府主薄說道:"巡撫大人,幸虧您思慮周全,咱們所有主薄都已經提前想好了事發的應對之策,要不今天這事還真不好糊弄。"

  "行了,拿銀子早點出發吧,五大糧商的人在前面等著呢。

  入夜,布政使跟巡撫李南在書房展開了愉快的會談。

  "李大人,我下午統計了一下,糧商那里支出了12萬兩,各府共計支出56萬兩。"咱們巡撫衙門16名官員人員分了五萬兩。剩下的二十八萬兩,大人的25萬兩,卑職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存入大陜錢莊,換成了銀票。"

  聽著布政使的算計,陜西巡撫李南滿意的點點頭。啊,什么是專業,自己這就是專業!專業的人就得做專業的事情。

  臨兆府府衙,臨兆府縣令最近夜不能寐,他一直在思慮銀子的分配方案。分的少了,下屬們不高興,自己以后很多工作還得靠他們。分的多了自己就少了!自己會很不高興!兩三天就過年了,自己如果不高興,全臨兆都別想高興。

  他思前想后,縣衙十二名官吏每人分個1000兩,主薄大老遠跑去押糧就分2000兩。剩下的一千名鄉長均分一萬六千兩。

  自己得三萬兩白銀。

  一想到此,縣令也是一臉肉疼,自己一年也才搜刮個一萬兩,好不容易有了賺錢的機會還得分出去這么多。

  縣衙一間精致的佛堂,臨兆府縣令開始邊上香邊念念有詞

  "阿彌陀額,老天保佑,陜西旱災多持續幾年吧,老天保佑陛下年年都能給陜西這么多賑災銀。"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